笔趣阁 - 其他小说 - 鬼谷子的局(1-10卷)在线阅读 - 第469章 齐宣王雪宫察贤纵约长康庄访农(2)

第469章 齐宣王雪宫察贤纵约长康庄访农(2)

“回禀王上,”田文拱手,“苏子已经回来了。”
  “啊?”宣王既惊且喜,“这么大的事,为何不禀报?”
  “这……”田文起身,叩首,“臣知罪。苏子是几日前回来的,回来时已经半夜,稷下无人知晓。之后数日,苏子闭门不出,昨日孟夫子开坛,苏子方才现身,且着的是便服,坐于角落,臣亦不知他在场上。散坛之后,方才有人告知臣,说是看到苏子了。臣遂去苏子府邸,拉他求见孟夫子。见过孟夫子已是深夜,臣是以未及奏报!”
  “快,有请苏子!”宣王转对内臣,“还有,请相国也来!”
  半个时辰过后,苏秦、田婴觐见。
  宣王脱下靴子,迎至殿门外,不让苏秦叩首,携其手入殿,按他坐在陪位首席,方才入坐主席之位。
  “苏爱卿,”宣王迫不及待,“你可追回孙爱卿了?”
  苏秦摇头。
  宣王吸一口冷气,凝视苏秦:“孙爱卿他……哪儿去了?”
  苏秦将孙膑如何赴海、自己如何追寻等过程详细禀奏,听得宣王并在场诸臣目瞪口呆,只有淳于髡晃晃光头,发出一声长长的“噫吁兮”。
  宣王看向他。
  “呵呵呵,”淳于髡笑意盈盈,捋一把长须,“是那两口子傻傻地着了髡的道喽!”
  “着了先生什么道?”宣王急问。
  “当年髡去盗他,拿公子虚来骗梅公主。为医治孙膑的疯病,梅公主舍身出嫁公子虚。孙膑赴海,想必是梅公主深信这个故事喽!”
  宣王叹息一阵,转向苏秦:“感谢上苍,好歹把苏爱卿送回来了!若是苏爱卿也跟着孙子赴海,寡人可就睡不着了。”
  “王上睡不着,必是因为齐国长策!”苏秦应道。
  “正是。”宣王倾身,“请爱卿教我!”
  “齐国长策,无他,唯有保持合纵!”苏秦目光直看过来,“未来三十年,三晋非齐敌,楚、燕亦非齐敌,齐之大敌,唯有一秦!”
  “苏爱卿,你好好想想,除合纵之外,还有没有别的长策?”宣王坐直身子。
  “没有。”苏秦语气坚定。
  “可秦国远在河水之西,与我相隔千山万水呢!”宣王眉头微皱。
  “王上,”苏秦看到了宣王的眉头,略顿,放缓语气,“就秦所知,有心亦有力并吞天下的,只有秦室!秦行商君之法,举国耕战,一有战事,男女老幼无不持械赴死,列国无可匹敌啊!”
  “寡人知矣!”宣王沉思一时,移开话题,“听闻爱卿与邹人孟夫子相谈甚笃,依爱卿之见,夫子之才如何?”
  “才有多种,夫子多才,王上欲用夫子何才?”苏秦反问。
  “这个……”宣王迟疑一下,“就是寡人所需之才!”
  “若是此说,王上最好亲自召见夫子,依王上所需,裁夫子之才而用之!”
  “爱卿所言甚是!”宣王转对内臣,“传旨,有请邹人孟轲明日觐见!”
  “若是请夫子,王上还是躬身为好!”苏秦接道。
  “哦?”宣王略一沉思,对内臣,“改旨,寡人本欲躬身求教,不幸惧寒畏风,不可出宫,敬请夫子明日辰时入宫觐见!”
  苏秦、淳于子、田文三人退出,田婴独留。
  “相国是有话说?”宣王看向田婴,笑问。
  “回奏王兄,”田婴正色应道,“苏子的话可听可不听!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“纵亲为苏子首倡,苏子坚持此策,情有可原。不过,臣弟以为,纵亲于齐既有利,也有弊,眼前有利,长远有弊,总体来说,利少而弊多,利小而弊大。”
  “请详言之。”
  “所谓利,即六国纵亲。齐国向东是海,若是齐、楚无争,三晋与燕皆不足惧,齐民可得休息,我王可得安枕。然而,我王若有远图,若想有所作为,开疆拓土,怕就受到制约了。”田婴故意在“开疆拓土”几个字上加重语气。
  宣王大名辟疆,辟即开,此名昭示宣王之志。宣王又将太子取名为“地”,本也含有“拓土”之意。田婴拿此四字说事儿,宣王的一腔豪气顿时就被激发出来。
  “不行纵亲,贤弟可有长谋?”宣王趋身问道。
  “臣弟之计是,表纵,里不纵;外纵,内不纵。在内,王上可励精图治,兴本务实,拓渔盐农桑之利;对外,王上表相可从苏子之言高调合纵,实则争夺实利,南向争楚,北向争燕,至于三晋,让给秦人折腾去。”田婴一股脑儿倒出治齐方略。
  “如何兴本务实?”宣王问道。
  “循邹忌之策,从兴农做起。仓廪实,国库充,民无饥,君心定。”
  “如何兴农?”宣王来兴致了。
  “先王养马御魏,占用太多耕地。今庞涓已死,魏势不再,王上可停举国马赛,旨令所有马场退还耕地。”
  辟疆沉思有顷,转对内臣:“依相国所言,拟旨。”
  是日午时,一辆轺车直驰稷下馆驿,在孟夫子舍前停下。
  听闻是王使,孟夫子引弟子悉数迎出。
  传旨内臣下车,见礼毕,宣读宣王口谕:“孟夫子为大贤之才,光临僻壤,实乃寡人之幸。寡人本欲亲往拜访,无奈身有寒疾,不可见风。明日早朝,寡人奢望在朝堂之上恭听教诲,敬请夫子光临赐教!”
  孟夫子几乎是未假思索,拱手应道:“邹民谢齐王厚遇!轲请使臣转禀王上,轲亦有疾,惧风,明日不能入朝,轲深以为憾!”
  传旨内臣略怔,看一下孟夫子脸上气色,躬身上车。
  翌日晨起,日上树梢,公都子引乐正子入见孟夫子。
  乐正子入门即叩:“弟子乐正拜见夫子!”
  “你怎么赴齐的?”见他在这个辰光来拜,孟夫子的脸拉起来了,劈头问道。
  “从王子敖来。”乐正子应道。
  “几时到的?”孟夫子再问。
  “前日。”
  孟夫子的脸拉得越发长了:“你来此地,是要见我吗?”
  “先生何说此话?”乐正子怔了。
  “王子敖是齐国贵胄,你从他来,难道不是为了吃吃喝喝吗?你前日抵齐,今日才来见师,《礼》是这么教你的吗?”孟夫子连发两炮。
  “弟子知罪!”乐正子叩首,几乎是呢喃,“可……弟子另有委屈!”
  “你有何委屈?”
  “弟子来此,是受母命。母闻外祖父病重,急使弟子探望,弟子无车,疾行赴齐,途遇王子敖车驾,述以急迫,子敖邀弟子同车。驰至临淄,弟子闻夫子在,欲拜夫子,可外祖父之病已入膏肓,弟子代母侍奉左右,不敢擅离片刻。外祖父死于昨夜,舅公治丧,唯恐失礼,弟子言及夫子已在稷下,舅公即遣弟子敬请夫子前去主持礼仪,弟子是以……”乐正子泣下。
  “哎哟哟,”孟夫子紧忙起身,亲手扶起乐正子,“是为师责错了!是为师责错了!”转对万章,“备车,从乐正子,为其先外祖父吊丧!”
  “夫子,”公孙丑急切禀道,“昨日王命召请,夫子辞以病,今日却往吊东郭,怕是……不合适吧?”
  “昨日有病,今日病好了,为什么不能去吊丧呢?”孟夫子朗声应道。
  孟夫子带着万章、公孙丑前往东郭凭吊,留儿子孟仲、弟子公都子等在馆舍待客。孟夫子走有半个时辰,一辆车马停在驿馆外面,是王室御医,说是奉王命为夫子诊病。
  出迎客人的孟仲与公都子相视一眼,各现尴尬。
  孟仲揖道:“夫子之病略略好些,一大早起来就出去了,说是走走转转,或有助于身体。”
  “哦,是这样啊!”御医吩咐车子候着,转对孟仲,“在下候他回来!”
  “这……使不得呀!”孟仲急道,“大人乃百忙之身,可先回宫。俟夫子回来,我们禀报夫子,就说大人来过了!”
  御医拱手:“在下不敢有违王命!”
  孟仲无奈,礼让御医至孟夫子客厅,奉好茶水,扯公都子出来,急道:“你速去东郭,请夫子速回!”
  “怎么能回呢?”公都子苦笑,“夫子自说有病,人家派御医来,如果查出没病,就是欺君,欺君是要杀头的!”
  孟仲震惊,急道:“那就让夫子速去王宫!”
  “晓得了。”
  公都子召到一车,驰往东郭,在乐正子外祖父家见到孟夫子。
  见事情闹大了,孟夫子吩咐公都子转禀御医,只说没有寻到他就是,御医候不到人,或就回去了。
  御医却是倔性子,候到后半晌仍然没有要走的意思。孟仲大急,使公都子再去禀报孟夫子。孟夫子不好返回馆舍,又不能住在丧家,正在左右是难,乐正子的舅公带他们前往好友景丑家中借宿。
  景丑氏是齐国儒者,在朝为中大夫,司礼仪,听闻公孙丑讲述完过程,轻叹一声,转对孟夫子责道:“人伦之大,在家莫过于父子,在外莫过于君臣。父子以恩为上,君臣以敬为上。就丑所见,今日之事,是王上恭敬夫子,而不是夫子恭敬王上!”
  “咦,你怎能这么说话呢?”孟夫子反口驳道,“齐人中没有谁向齐王讲述仁义之道,是他们认为仁义之道不好吗?绝对不是!是他们心里在想,‘这样的王上怎么配听仁义呢?’这才是对王上最大的不敬啊!于轲而言,要么不讲,讲即尧舜之道,有哪个齐人能如轲这般恭敬王上呢?”
  “谬矣!”景丑辩道,“我指的不是这个。《礼》是这么说的:‘父亲召唤,不及应答就当到位;君命召唤,不及备车就当动身!’可夫子您呢?本来是准备入朝觐见的,听到王命反而不去了,这不是逾礼又是什么呢?”
  “怎么能是逾礼呢?”孟夫子来劲了,声音大了起来,“曾子有言:‘晋、楚富贵,不可企及;彼有其富,我有我仁;彼有其贵,我有我义,我有什么不如他们呢?’难道曾子说得不对吗?天下至尊有三,一是爵,二是齿(年龄),三是德。为官莫贵于爵,为民莫贵于齿,而辅佐君王,治理臣民,莫贵于德。他怎么仅凭一爵之尊就怠慢我的年龄与德行呢?所以,真正有大作为的君主,必定有其召唤不到的臣子。若想图谋大事,他就得登门拜访。这叫尊德乐道,否则,他就称不上有为之君。商汤之于伊尹,先拜师,后以其为臣,是以不劳而王;桓公之于管仲,先拜师,后以其为臣,是以不劳而霸。方今天下,列国土地相近,诸侯德行相当,没有谁能够秀出,原因无他,就是爱用只听其话的臣子,而不爱用教导他们的臣子。对于伊尹,汤不敢召;对于管仲,桓公不敢召。连管仲都是不可召唤的人,何况是我这个不屑于去做管仲的人呢?”
  景丑无言以对。
  御医候至天色昏黑,见孟夫子仍没回来,只得辞别,回宫奏报宣王。
  宣王始知事情闹大了,急召田婴、田文父子谋议。田文讲到孟夫子倨傲,邹、滕、鲁、宋等地皆有传闻,宣王这也想起苏秦让他躬身拜访的话,觉得棘手。若是躬身拜访,孟夫子势必恃宠,未来或不可控;若是不去访他,事情闹大了,稷下学子无不在观望此事呢!
  “臣以为,”田婴奏道,“王上不妨折中待客。”
  “如何折中?”
  “可使王辇迎接夫子至雪宫,王上迎出宫门即可。”
  “嗯,”宣王思忖有顷,转对内臣,“依相国吩咐,明日申时迎请夫子至雪宫!”
  翌日后晌,齐宫王辇迎接,孟夫子也就坡下驴,乘王辇入雪宫。
  宣王跣足迎出宫门。
  跣足是礼贤大礼,孟夫子叩首至地回敬。
  君臣礼毕,宣王携孟夫子手入殿,分宾主坐定。
  客套几句,齐宣王直入主题,拱手道:“久闻夫子博学,辟疆不才,愿为后学,敬请夫子赐教!”
  “赐教不敢!”孟夫子回揖,“敢问王上欲知何事?”
  “齐桓公、晋文公称霸天下的故事,辟疆能听听吗?”宣王倾身问道。
  孟夫子应道:“仲尼弟子不曾讲过齐桓、晋文的霸业故事,所以没传下来,轲未曾听闻。如果大王一定要柯说些什么,柯想说说王业,可以吗?”
  “太好了!”宣王来兴致了,“何种德行可行王业呢?”
  “保民而王,天下无敌。”
  “像寡人这样,可以保民吗?”
  “可以。”孟夫子一口断定。
  “夫子由何得知寡人可以保民呢?”宣王脸上出采,再度倾身。
  “柯听胡龁讲出一事,”孟夫子侃侃说道,“说王上坐于殿上,有人牵牛路过殿下,王上看到,问左右道,‘此牛要牵到哪儿去呢?’左右应道,‘牵去宰杀,以其血祭钟。’王上道,‘放走它吧,我不忍见它颤抖,就这般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左右应道,‘王上是要废掉祭钟吧?’王上道,‘怎么可以不祭钟呢?换作羊吧!’敢问王上,有这事儿没?”
  “有呀!”宣王脱口应道。
  “此心足以行王业了!”孟夫子赞道,“百姓听闻此事,无不认为王上是舍不得,柯却忖知王上是出于悲悯之心。”
  “是呀!”宣王责怪道,“百姓怎能这么想呢?齐国虽为僻壤,寡人岂能舍不得一头牛吗?我是真的不忍其瑟瑟发抖、无罪而就死地啊,所以才拿一只羊来替换。”
  “王上不要责怪百姓们说您舍不得。百姓们只看到王上以小换大,是吝啬,哪里知道个中缘由呢?再说,王上若是因怜其无罪而就死地,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
  “是呀!”宣王笑了,“寡人真的不是吝啬。寡人确实没搞明白当初怎么会想到拿羊去换牛,这也难怪百姓说我吝啬呢!”
  “这个正常呀!”孟夫子应道,“这叫悲悯之心,也就是仁心。王上之所以这么想,是因为您看到的只是牛而不是羊。对于禽兽,君子见其生,则不忍见其死,闻其声,则不忍食其肉,这也是为什么君子远庖厨啊!”
  宣王听得高兴,由衷感慨:“《诗》云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’说的就是夫子您呀!对自己做过的事,却难讲出个所以然来,经夫子一讲,寡人方才豁然洞明。请问夫子,此心为什么合于王业呢?”
  “应该说是王道,兴王业之道。”孟夫子进一步解释,“假定有人对王上说,‘我可力举百钧,但举不起一羽;我可明察秋毫,但看不到车薪。’王上信他的话吗?”
  “当然不信。”
  “王上您的恩惠足可施予禽兽,却未能恩泽百姓,这是为什么呢?举不起一羽,是因为没用力;看不到车薪,是因为没用眼。百姓未能得到大王的恩泽,是因为大王没有施予他们恩惠哪!所以,王上未行王道,非王上不能行,是王上没有去行。”
  “不行与不能行,有何区别呢?”宣王问道。